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抗击疫情 你我同行
作者:涂有羽     发布时间:2021-07-30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亲爱的同学们: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 上下一心,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 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 举,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当前,经过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 制,但疫情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病毒仍在全世界流行,其传播 的不确定性仍将长期存在。为守护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架起疫 情防控家校桥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大力弘扬伟大 抗疫精神,群防群控,众志成城,锐意进取,为夺取抗疫斗争 全面胜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 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巩固当前疫情防控来之不易 的良好局面。 

    二、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疫苗接种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 下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经常 接触的亲人、邻居们及时接种了新冠疫苗,就会多为我们自己 搭建起一道安全屏障,同样也会为全社会新冠肺炎免疫环境增 添力量。请同学们及时接种疫苗,积极向身边家长、亲朋、邻 居等发出倡议,动员他们主动接种疫苗,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 健康家园。 

    三、切实做好安全防范。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一人安全, 全家幸福!时刻增强人身、心理、财物、消防、交通等安全意 识,高度警惕网络诈骗行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坚持非必 要不外出,少流动、少聚集,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外出做 好个人防护,严格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管理。 

    四、坚持健康生活习惯。

    养成科学锻炼、勤洗手、“一米线”、 公筷制、咳嗽打喷嚏注意遮挡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坚持适 当运动,饮食有节,避免熬夜,注意增强体质。 

    五、坚持健康打卡。

    坚持每日“今日校园”健康打卡,落 实“日报告、零报告”“三检三查”、请销假管理等制度要求。 与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若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 第一时间主动报备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六、坚持学习并提前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准备。

    假期里注重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坚持自主学习。假期间一律不得擅自返校, 秋季学期开学未接到威尼斯人app通知一律不返校。

    开学前,要连续健 康打卡 14 天,经辅导员确认并符合返校要求时方可返校,并同 时提交如《安全承诺书书》《旅途轨迹表》《个人基础健康登记 表》等相关开学返校材料。 预防胜于救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自己,关爱家 人,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最后,祝同学们生活愉快,阖家安康!

    学生工作处 2021 年 7 月 29 日


    


610FF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詹庆元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常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大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少部分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能是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没有发热。

    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

        1.是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

        2.是接触传播,在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触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导致病毒传播;

        3.是空气传播,病原体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具有传染性。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三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措施都要做好。

    日常生活管理

        1.公共场所注意戴口罩,努力做好个人防护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2.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3.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提高个体免疫能力;

        4.个人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多保持通风状态;

        5.打喷嚏不要用手去捂,要用肘部或纸巾遮挡;

        6.不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 互联网学院